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维拓学术»学术交流» 详细页

抚仙湖飞大田乡村改造

2024.05.27

图片

 

一个云南的小山村,一群年久失修的土坯房和现代钢筋水泥的 “握手楼”,没落的传统和冰冷的现代文明几乎要吞噬掉整个村子。浓绿的山中只剩下灰白和土黄,山色…本不该如此无趣。

 

完整地保留 —— 传统土坯房院落和内部结构,用新的功能延续木、竹和土坯的生命与故事。

 

大胆地焕新 —— 让众多的握手楼汲取“七彩云南”的养分,不只是外表,更流淌入内涵。

  

让山色跳跃起来,让生命力涌动起来,让飞大田村成为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美妙之地,一个能让人在过去与未来自由穿梭的地方。

 

 

01

 项目背景 

Project Background

 

 

项目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飞大田村,一个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山村。由于长期以来村民收入偏低,村里的年轻人多选择外出打工,导致常住人口逐年减少,村落空心化问题日益严重。村落内的民居和基础设施品质普遍不高,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使得整个村落的面貌显得杂乱无章,村里除了少数几组年久失修的土坯院落,其余基本是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而盖起来的钢筋水泥贴瓷砖的“握手楼”,这种千城一面的建筑几乎要吞噬掉整个村子。

 

图片

 

∆ 改造前后对比

 

图片

 

∆ 改造前后对比

 

业主希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同时引入产业盘活村落闲置资产,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从而树立乡村振兴的典范。

 

图片

 

∆ 改造后的飞大田村口 

 

 

02

 改造策略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经过前期深入的现场调研与思考,我们明确了在尊重村落现状、避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进行改造,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贴切的文化特色表达以及适当的改造工艺方法,实现成本可控,可持续的乡村整体改造策略。

 

 

1. 功能梳理

 

激活与重构 |

 

以运营为导向,在延续村落原有布局以及建筑脉络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梳理,将村子划分为三大组团、六个功能区,通过植入接待、民俗体验、特色酒吧、餐饮、民宿等业态重构现状村落功能属性,通过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使整个村落转型为展示乡村在地文化生活的博物馆,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八方来客。

 

图片

 

∆ 功能分区图

 

东侧村口处规划为接待及民俗文化体验组团,沿着村子的主路依次规划为接待功能、非遗文化体验功能、餐饮功能以及音乐酒吧区等,通过疏解打通院落围墙串联成一个尺度宜人的步行街区,在这里人们可以全方位体验极具云南特色的音乐、蜡染、香熏、美食等历史文化传承;而在村子北侧相对安静的高台上规划为民宿居住组团;将村子西侧现状五户连在一起的房子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规划为办公接待组团,功能包含举办大型活动的多功能厅以及园区办公接待空间等。

 

图片

 

∆ 步行商街

 

图片

 

∆ 步行商街

 

图片

 

∆ 民宿区域入口

 

图片

 

∆ 多功能厅及办公接待组团

 

 

植入空中连廊 |

 

在村子北侧的民宿组团,用一个连续的空中连廊组织串联起现状建筑,将原先相对孤立散落的一栋栋握手楼连成一个整体;空中连廊既方便功能使用又增添了上下空间的趣味性,在竖向上依山就势,错落有序地把民宿区分为上下两个不同的空间,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图片

 

∆ 空中连廊轴测图

 

图片

 

∆ 俯瞰空中连廊

 

架空底层空间主要作为交通空间以及共享功能用房使用,连续的共享空间组织串联起各个功能房间,与自然环境融合,这在云南当地炎热多雨的环境下尤为重要,架空底层空间不仅解决了交通、遮风避雨等功能问题,同时容纳书店、咖啡、共享客厅等新增业态,为民宿区提供了一个共享的文化交流活动场所。

 

图片

 

∆ 空中连廊串联民宿组团

 

图片

 

∆ 空中连廊底层共享空间

 

空中连廊上层空间为居住在此的客人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每栋现状建筑都能够从二层走到共享平台,将室内的生活延伸到室外,空间上既独立又相互联系,原先相对独立的建筑通过共享平台的串联形成有趣的立体空间,将周边宜人的空气、植物等自然元素渗透进来,模糊了建筑内与外的边界,与大自然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图片

 

∆ 空中连廊上层平台

 

图片

 

∆ 空中连廊上有趣的立体空间

 

在空中连廊的上层平台地面和下层吊顶用彩色灯带作为指示系统,每一条灯带的颜色对应相同颜色的建筑,通过这种简洁有趣的导引方式既起到导向标识作用同时又可作为功能照明点亮连廊空间。

 

图片

 

∆ 空中连廊入口处彩色灯带

 

图片

 

∆ 平台地面灯带指示系统

 

图片

 

∆ 每一种颜色的灯带都指向由同样颜色命名的民宿

 

 

2. 定义特色

 

| 时空并置,新旧交融 |

 

现状村落历经数十年发展,遗存有不同年代不同材料建造的房子,有土坯房、砖房以及钢筋水泥贴瓷砖的握手楼,这些建筑的高度一至四层不等,依山就势地散落在山坡之上,呈现出一种犹如自然生长般的村落现状,整个村子就像是一部乡村建造编年史,我们希望保留住乡村动态变化发展的时间印迹,能够展示村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在设计过程中对现存建筑进行评估与分级,重新梳理现状建筑并链接功能需求,通过“时空并置”的概念让传统与现代形成有趣的冲突对比,从而达到一种穿越时空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

 

∆ 村落现状建筑年代图

 

图片

 

∆ 改造设计概念图

 

对于传统土坯房,我们完整地保留其院落和内部结构,同时植入新的功能,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 保留的传统建筑

 

图片

 

∆ 保留传统建筑原有结构

 

图片

 

∆ 保留传统建筑原有结构

 

而对于“握手楼”,我们则进行大胆的焕新,在不改变现状建筑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新定义建筑特色:通过建筑体量的穿插塑造简洁现代的建筑形态,引入明快的色彩赋予建筑极具视觉张力的未来感。这种新旧交融的设计不仅让村落呈现出鲜明的对比,更让游客在穿梭其中时,能够感受到时空的穿越与交融。

 

图片

 

∆ 老房子与新改造建筑并置

 

图片

 

∆ 老房子与新改造建筑并置

 

面对千村一面、平淡无趣的村落现状,我们深入挖掘在地文化特色,力求重新定义乡村建筑风貌,为乡村注入新的活力,汲取抚仙湖“七彩云南”的丰富养分,提炼出地域特色的“多巴胺色系”应用于建筑之上,这些跳跃的彩色盒子与周围的丛林相互映衬,宛如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彩色的梦境之中。

 

图片

 

∆ 改造后的所有建筑合影

 

图片

 

∆ 俯瞰改造后的飞大田村

 

图片

 

∆ 民宿黄房子

 

图片

 

∆ 民宿橙房子与靛房子

 

图片

 

∆ 商街绿铺子

 

图片

 

∆ 商街蓝铺子

 

在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同样注重色彩的延伸与运用,随着窗外光影的婆娑变化,室内空间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富有活力的氛围。

 

图片

 

∆ “蒙特里安”客厅花窗

 

图片

 

∆ “七彩云南”共享书房吊顶

 

图片

 

∆ 颜色鲜艳明快的餐厅

 

图片

 

∆ 建筑之间五彩斑斓的光影

 

3. 就地取材

 

| 去繁就简,成本可控 |

 

在材料的选择方面通过就地取材实现低成本可持续建造,建筑构造去繁就简,立面采用多彩涂料实现独特效果,在建材的选择上使用当地普及、可就近生产且价格便宜的空心砌块砖、土坯砖等作为主要材料,这些材料不仅呈现出质朴的在地性,而且有效控制了造价。

 

图片

 

∆ 用传统工艺对老房子进行修复

 

图片

 

∆ 现场手工制作土坯砖

 

对于保留下来的土坯砖房院落,在修复改造的过程中,传承当地传统的方式手工制作土坯砖,力求原真地表达乡村院落的质朴状态。同时,将空心砌块砖应用到建筑的维护结构中,并将其作为一种主要的装饰构件延续至建筑室内空间使用,既实现低成本改造,又真实反映了乡村的工艺与韵味。

 

图片

 

∆ 建筑内的空心砖墙面

 

图片

 

∆ 接待厅使用当地回收原木制作的吧台

 

图片

 

∆ 室内吊顶使用竹席作为饰面材料

 

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飞大田的乡村改造在充分尊重村落现状、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贴切的文化特色表达以及适当的改造工艺方法,实现成本可控,可持续的乡村振兴改造模式,为乡村整体改造提供一种可行的改造思路,让乡村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片

 

∆ 建筑外墙大样图

您可以了解更加全面的米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