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儿"的新商业体验--"圈儿"设计团队专访
2017.12.15
未来商业与锐意生活
“概念商业广场”是面向全球建筑设计行业的大型国际赛事,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与万达商业规划研究院主办,本届主题为“商业改变生活”。维拓设计的参赛团队夺得了专业组“优秀奖”和“创新奖”两项大奖,同时也受到现场开发商的关注与青睐。让我们走进这些团队,共同分享他们的创新历程,让我们共同经创作的历程。
V6团队的商业研究
自维拓设计“V”创作团队成立以来,他们的成长非常显著。V6团队由一群有着共同志向的年轻建筑师组成,始终以高标准、高效率和可持续为设计主导思想,长期专注于传统商业综合体设计,并在新型体验商业综合体和文化体育娱乐综合体方面进行着不断探索创新。
“圈儿”—万达广场更新设计
在“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大赛中,V6团队(郭讯、马秋妍、刘聪、戴君田、王林露)以“圈儿”方案取得专业组优秀奖,再此向业界展示了维拓设计的商业设计理念与未来发展思维。
“圈儿”--万达广场更新设计团队
1. 对于竞赛主题“商业改变生活”,您和团队是如何理解的?
郭讯:此次“概念商业广场”国际建筑设计大赛,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将它当做一次国际竞赛,而是作为V6团队长期以来商业设计的总结、思考与提升,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更是设计创新过程中一次尝试。“圈儿”是我们对这些年商业+体育综合体、商业+教育综合体、商业+文化综合体设计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创新所做出的精彩成果,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所做的设计就是在改变生活。
马秋妍:在初期设计的时候,我并不想凌空创造一个能“改变生活”的商业建筑。而是先考虑未来生活模式的改变会对如今的商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基于当前技术的演进,社交的发展,生活的变化,在设计中预测和思考人们未来生活需要什么,提前一步将人们生活路线的动向进行推导确定,把未来生活及社交方式植入现在的商业设计,这才展示现出“商业改变生活”这一主题在“圈儿”设计中的真实内涵。
刘聪:丹尼尔•里伯斯金说“商业改变生活的根源是商业要基于人们的生活本质”。商业的创新设计一定要基于人们的社交及商业行为,我们设计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未来消费群体生活、社交、体验为设计的基础和出发点,来寻求商业发展和人们行为的最佳结合点,让设计能够更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戴君田:很多时候,只有创造出好产品,才会激发出人们的真实需求。触屏手机出现之前,没有用户会想到在短短几年间,直板或者翻盖手机会这么快被淘汰,今天几乎所有人都在用触屏手机。它的需求是被设计出来的。我们作为设计师也要有这样的思考与研究,不是说全盘颠覆用户行为,而是在研究用户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领产品升级。
“圈儿”在进行构思和创作的时候,没有在现有基础上激进太多,不是科幻似的超前,而是向前迈进一小步,这样的设定也能让用户行为比较快地跟上并且带来我们所没有构想过的更多可能性。因此,“圈儿”概念设计方案也能够真实可靠的落地实现。
王林露:对商业和生活的理解,不能仅仅只是局限于购物的场所,而是人们对艺术、空间、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学习、体验和享受的方式,它应该基于生活之上。就像现在的网上购物和物联网络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这一过程中也使人们缺失了体验的乐趣。我们的设计就是在商业中加强体验和共享的方式给人们创造跟多乐趣与感受。
2. V6团队的设计灵感主要是来源于哪里呢?
郭讯:不管是创造未来新型的消费模式,还是去预想未来去迎合新型消费模式,其实很多的研究与探索是源于现实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当前最新的前沿科技。在设计时,我们首先用到了共享概念,如共享汽车。其次就是新物流理念,将线上物流如何线下物流完美结合,尽量压缩流线和空间,更多的释放给商业。另外增加比较优秀的新型商业理念,如盒马鲜生的食用餐厅,用新物流链条将空间、商品和人做对接或者交换,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
刘聪:以前看过一个动画片《怪物公司》,影片中传送门悬挂的快速传送带很有意思,用传送带来替代人力的运送。我们思考人们进入商场后,消费者不是围绕商场寻找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而是商品围绕消费者随机转动,将原有的商品存放空间改造为一些体验性,趣味性等更有意义的活动场所,让人们可以进行定向或非定向的购物体验。
3. “圈儿”中商业的传送与变换,我们是如何构思的?
郭讯:我们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即聚集更多的商业人气和创造更好的商业体验。如何聚集更多地商业人气,探索创新型的商业空间的内核非常重要。我们设计理念从开始的百货(百货的核心是货架、柜台,都是同质化方向)发展到商业街模式的时候,变成了街,就是从一点到另一点的流线型模式,这个过程是通过人走动来实现的。而现在我们认为最具创新的模式是聚合型,其核心就是我们通过设计内聚的核心点(事件等),让这些事件围绕人去转,使人们能够更多的在这样内聚核心点里去体验、去释放,这是我们的原始想法。
传统的商业模式
创造更好的商业体验,最重要的是要探索未来人们的体验模式。人们当前的体验模式已不再是去商业单一的购物,而是很多商业广场的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也都会形成各种的线上线下的连锁反应,这样的活动是既有商品,也有餐饮,更有娱乐等多种商业形态的多元聚合型模式。我们就是想在这些模式方向上更加延展,从而打破以往那种简单的购物流线,通过我们设计的各类方式将所有物品聚合在一起,让商业形成一种新的空间体验感的场所。
商业模式向“圈儿”生活转变
马秋妍:大家通过头脑风暴,结合我们设计的很多商业综合体项目,在设计中对三条动线进行了梳理。一是商品流线,二是消费者动线,三是人从外界进入的流线,我们针对这三条流线分别加以创新。
未来新商品流线
比如说“传送门”,是我们对货品流线做了创新。让商品动线穿越人流,创造更多与顾客非定向的“邂逅”;,以前消费者动线是人们在商业街按规定的一条或者两条路径活动,而我们更加注重人们的社交场所,让他们聚集在不同的内核中去感受、去体验,从而让人们发现更多的东西。
商品传送动线
人们外部进入商业的大动线则是我们根据共创共享汽车,无人汽车的发展来调整,因此车行及停车系统都会有大的颠覆。以上,这三条动线我们通过创新设计,都有了比较未来可行化的解决方案。
4. 在整个“圈儿”设计参赛过程中,团队是什么样一种状态?
郭讯:团队在“圈儿”设计过程中,都是以一种“玩儿”的心态做在进行,每个团队成员都是这样,不断地头脑风暴,不停地思维碰撞,通过各式各样“玩儿”的方式来设计和展现“圈儿”。
“圈儿”的模式
因为无论男女老幼,一个不变的天性就是“爱玩儿”。我们以“玩儿”的心境去设计,来感染自己,再来感染所有来“玩儿”的人,让所有的人体验“圈儿”的乐趣。我们都把自己变为淘气的顽童,把所有想要体现的“圈儿”空都当做一个个新的组合玩具,都爱不释手,想动手捣鼓一探究竟。
玩出的“圈”
5. 在设计中,每位设计师的关注点与思路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郭讯:我们每个人关注的重点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到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团队合作将不同的构思与思考不断碰撞融合,并呈现了最终的整体效果。每个人分时序介入,从前期的工作,到过程中迭代,再到最后呈现方案,一起不断地努力和探讨,最终通过一条完整的链条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圈儿”方案。
不同“圈儿”聚合而成的商业
我的关注点在新型商业模式上。线上商业对线下商业进行着猛烈冲击,但同时线上商业的挑战也促使了线下商业的发展,所以现在我们更加关注线下商业的体验模式,在这一线下体验的商业模式下,我们如何构建空间,如何搭建提升体验的场景。竞赛的本身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研究和探索这种线下体验的商业模式,这不是一个简单设计创新,更是我们基于对未来商业运营和消费升级、体验升级来探索出的空间实体,我们设计要做的就是把更多的商业内容表达在我们探索出的这种商业模式中。
“圈儿”商业入口
马秋妍:我们强调的“圈儿”中的复合业态体验链,但在图纸上没有机会表达的很清楚,比如:去餐饮空间吃饭,屋顶上应该有农场,为餐厅准备可采摘蔬菜水果,在用餐前还可以学习厨艺,所有跟餐饮有关的体验都能在一个“餐饮圈儿”里都能解决,很符合未来体验经济发展趋势。再比如:服装圈儿,可以选布料、打样板、学裁缝,整体制衣过程也都能体验到,还可以参加表演以及T台走秀。虽然对我们的设计成果已经比较满意,但图纸还是不能完全表达出我们的全部构思。
“圈儿”不同空间场景
戴君田:我更关注未来人们对空间的体验与感受。竞赛过程中我重新看了很多电影,比如《黑镜》、《银翼杀手》、《特警判官》和《创世纪》等,品味其中的空间美学。电影视觉呈现的背后也是多样化的设计体现,“圈儿”的成果虽然基于实际落地的前提,但也依然与我们其他的项目不一样,不用被过多现实问题束缚,而是追求它在可见的未来最可能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生活方式,从而提炼出未来商业模式,因此, “圈儿”概念设计方案才能做得更极致、更纯粹。
“圈儿”空间效果
刘聪:我关注的重点在商业广场空间、业态、运营之间的生态关系上。空间上我们通过改造传统的万达广场,改造为一个个体验式的圈,让消费者在体验娱乐的同时,通过看到围绕在空间中的轨道上的商品,产生随机购物的行为。业态上我们保留部分万达广场传统业态,在圈中植入很多适合各个不同年龄层人群的体验式消费的业态,延长消费者停留时间,增加间接消费。运营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提前预测消费者需求,进行库存的补给和更新,同时通过Vr,ar等科技手段增强线上购物体验感受,在利用快递极速送货到家。
“圈儿”商业外立面
王林露:我更关注如何在概念和落地之间找到平衡点,所以设计不能完全是一个完全天马行空的方案,还尽量是在改造的基础上,保留传统商业的部分长效空间,再植入我们对未来商业探索中比较新颖的新型体验空间,通过达到比较易落地实现的效果。
6. 你们在“概念商业广场”参赛之后都有什么样的感受?
郭讯:这次“概念商业广场”参赛,大家都以“玩”的心态做设计,我们认为自己一定能够玩好。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做相关工作,我们团队不光是在做项目的设计,也在做运营的调研,还在做各类业态链的规划,这些都是对竞赛更深的理解和更好参与。每个人对项目都有各自的看法,大家将想法揉在一起,最后呈现出清晰的主线,我们把设计的超前思维进行总结和归纳,抽取它的模式,将它更纯粹的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我们配合万达做创新研发,项目依然在继续完善,在研究如何将它做的更落地更切合实际。
“圈儿”空间效果
整个项目参赛过程让我在三个方面感受很深:一是设计师必须要真实去体验生活,去感受人们在商业体验过程中的心境和思考的能力;二是设计师要有广泛的跨行业领域的知识拓展能力;三是设计师要有通过团队交流,思维碰撞后,快速迭代自己认知的能力。
马秋妍:竞赛和平时做方案不一样,就是能把概念玩的更加纯粹,空间做的更极致。其实我们创新的想法很多,但是最后选择了 “圈儿”付诸实施,也是出于竞赛考虑。一是从当前技术和各种理念上,将来得到实现的机率较大。二是表示方式更容易抓人眼球。竞赛让我们有了一次创造未来的机会,特别开心。也希望将来能试试我们更多的有趣想法和概念。
“圈儿”剖面
刘聪:这次竞赛还是挺特别的,虽然查阅了很多新型创意构思资料,但因为本次竞赛的特殊性,这些创意都不适用于它。最终通过重新定位,碰撞出新体验模式,虽然过程非常辛苦,但完成后的成果却让我收获非常大。
“圈儿”剖面
王林露:竞赛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通过这次竞赛把我们天马行空的构想完整的展现出来,并且获得广泛认可。对于未来商业设计更多是偏向于体验的各类模式的探索,对我们以后做项目很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