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维拓学术»学术研究» 详细页

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探讨

2018.09.27

为完善老年人生活环境,使老年人在社区内享有便利生活,与城市无障碍环境对接,特别是社区规划及建筑单体等方面的无障碍设计,实现微观和宏观的全方位无障碍。维拓养老设计专家任丽萍与大家共同探讨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

 

 

⒈ 老年无障碍设计与广义无障碍设计区别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现代社会,一切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能力缺失或能力衰减群众的使用需求,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图片来源互联网)

 

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重点是残疾人和老年人。一般无障碍泛指行为无障碍,服务对象为下肢残疾、盲人,多考虑行动无障碍设计;而老年人无障碍设计服务仅针对对象老年人,是从行动无障碍、感官无障碍、心理无障碍、社交无障碍四个方面来进行由针对性的细节设计。

 

⒉ 行动无障碍

 

老年人运动系统退化,如肢体、肌肉、骨骼的能力衰减是其行为改变的主要特征。在其居住环境设计中,从社区规划及建筑内部设计两方面均需满足老年人行动无障碍的需求。

 

 

(图片来源互联网)

 

老年社区规划设计中为保证居住区内部的安全与宁静,使社区内各项生活不受机动车辆的影响,车行道应设在小区外围,以枝状或环状尽端式道路穿插居住区内部,并在路的尽端设停车场或回车区。步行道穿插于小区内部,将绿地、户外活动场所、服务性建筑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具有交通联系和休闲活动的双重功能。形成联系方便、行动安全、分流合理的交通空间环境。

 

 

同时减少生活环境中的立体交通方式,这对于行动迟缓及依靠助行器的老年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① 道路系统

 

区内人车交通动线尽量减少交叉,分别形成连贯的交通系统。通过人行、车行出入口的恰当安排以及内部人行系统与车行系统主干线的人车分流设计,形成无交叉的安全交通系统。

 

 

(图片来源互联网)

 

② 社区出入口

 

位置选择及数量应根据外部交通路网、路口、及各种公共交通便利条件、内部用地形式、内部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位置、内部主要景观形象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注意出入口的可达性。

 

 

③ 景观系统设计

 

宜采用微地形景观、下沉景观、立体景观等设计手法,将平面景观系统转化为空间立体景观系统,于此同时,多采用尺度、坡度适宜的设计方式完成老年人无障碍景观系统。可结合景观绿化为老年人提供经过特殊设计的“障碍”--如缓坡健康步道、宽缓台阶等,将健身与日常通行适当结合,让老年人在行走中安全有效地提升身体机能。

 

 

④ 公共设施

 

公共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使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而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图片来源互联网)

 

⑤ 建筑单体出入口

 

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3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雨篷挑出长度宜覆盖整个平台,并宜超过台阶首级踏步500mm 以上。

 

 

⑥ 厨房

 

厨房等有水房间都具有潜在的危险性,位置宜靠近门厅,路线便捷,光线明亮,空气流畅,可避免或减少事故发生。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方便的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而供坐轮椅老人的厨房更应注意:厨房形状以开敞式为佳,橱柜设计时应注意操作台的连续性;为了方便轮椅使用者靠近台面操作,橱柜台面下方应部分留空。

 

 

(图片来源互联网)

 

⒊ 感观无障碍

 

老年人视觉特征、听觉特征触觉、味觉和嗅觉特征均逐步减弱。因此在社区规划设计中通过特殊的建筑形象设计、景观系统及标识系统设计满足其特殊需求;在单体设计室内公共空间色彩也应提供高度的可识别性。

 

① 建筑形象设计

 

社区主入口配套设施标志性的造型和塔,便识别不同的建筑群。区内居住组团在统一的建筑风格设计基础上,利用近人尺度的首层和远观尺度的顶层的色彩、细部风格、标志性构件等差异化设计,体现各居住组团的区别。

 

 

② 景观系统

 

景观系统设计应在不同居住组团、不同级别的配套服务设施中设置不同植被物种,并通过景观小品、广场和不同功能的运动休闲场地加以区别,提升区域辨识度。

 

 

③ 标识系统

 

老年人理解能力、反应速度、记忆力均在逐渐衰退,在规划设计标识系统设置时,应分等级,各等级由大到小,由区域到单体,按老年人搜索习惯,逐级提供标识。从社区入口/ 道路交叉口/ 组团入口/ 组团景观节点/ 公共设施/ 居住建筑楼前/ 每层交通核这些部位分级设置递进式标识;应文字及系统清晰、易于解读、便于记忆。

 

 

④ 室内公共空间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老年人公共走道、上下楼梯平台与踏步连结部位,在其临墙离地高0.40m 处宜设灯光照明。老年人对照明度的要求比年轻人高2-3 倍,因此,室内不仅应设置一般照明,还应注意设置局部照明。

 

 

⑤ 建筑公共空间色彩

 

在统一大色调的基础上,每层楼点缀采用不同的主题色调区别空间专属性,帮助老人精准辨别自己处的位置。

 

 

⒋ 心理无障碍

 

老年人安全感、适应能力减弱、失落感、自卑感、孤独感及空虚感都使得其心理产生障碍。因此,在社区规划空间划分、交通及景观系统和建筑单体室内环境层高方面都应该有相应的特殊设计。

 

① 空间划分

 

在设计居住空间时,应创造出一个独立的交流空间,其空间尺度不宜过大,以便让老人与他人交流是感觉到足够的领域感和安全感。而在小区整体规划上,既应多设置可以交流的广场型空间,又需要设置公共、半私密、半公共空间来满足老年人不同心理需求。

 

 

② 交通系统

 

车行交通分级制设置,有助于保证社区内车速逐级降低。人车交通干线交汇处,在道路两侧、道路中央宜设置安全岛,降低老年人通过交叉节点时的心理焦虑感。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绿化的设置,视线上的最小化交叉干扰,听觉上对于车行噪音的削弱。

 

 

③ 景观系统

 

强化无障碍设计,改善空间设计。结合景观,创造家庭团聚空间,多设置老人与外界交流的空间,如面向室外公共场地的阳台。多设置邻里交流空间,促进邻里互助环境的形成。室外要有丰富的绿化景观,怡人的交往空间。考虑老年人对私密性的心理需求,尽量提供安静,少噪声,少干扰的休息空间。

 

 

④ 建筑单体层高设计

 

老年人常感觉寂寞和压抑,在老年居住建筑层高设计时应考虑此特殊性。机构类居住建筑因需设置集中空调、新风系统、户内吊扇等因素,建筑层高宜≥ 3.3。适老住宅宜≥ 2.9 米,避免老年人长时间在室内活动及停留时感觉压抑。

 

 

⒌ 社交无障碍

 

对老年人来讲,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回归社区、家庭,第一社交圈交往频率提高;第二社交圈对象由同事转变为邻里、亲朋好友;第三社交圈则要视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活动兴趣喜好的差异而定具体对象、范围。因此,在设计中无论是室内外,需合理化设置聚会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交往更多可能性。

 

① 社区规划聚会场所

 

聚会场所宜采用分级制,便于不同体力老年人锁定各自所需。濒临中央景观设置一级聚会场所增强整个社区活力和社交凝聚力;结合组团景观核心位置及人行健康步道沿线设置二级聚会场所,并设计具体活动项目及内容,如休憩类(凉亭)、活动类(健身广场)、休闲类(牌桌);结合庭院或宅前景观、活动、健身、锻炼场地设置三级聚会场所,在健身锻炼的同时,也可促进邻里之间关系,使得社区居住客群更加稳定。

 

 

② 首层公共门厅

 

仅在公寓中就提供种类繁多的具有公共功能的服务空间。如私人餐厅、自助厨房、全家具休息间、各种服务沙龙、多功能活动室、经验交流室、图书室。通过这些公共空间促进邻里之间相互交流,既解决了社交问题,也解决老人害怕适应新环境,不愿与人接触等老年人心理问题。

 

 

③ 每层公共空间

 

利用餐饮区、交流区、康复区相结合形成公共活动厅,便于老年人日常邻里交往需求,排解孤独和寂寞感。解决老人”害怕适应新环境,不愿与人接触,出现孤独感和空虚感”等老年人心理特征。

 

 

④ 家庭组团空间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老年人需求的认知,社会的关怀、护理的个性化、朋友及家庭的关怀和介入,相对于与世隔绝的独居生活可以减缓其衰老的进程。相对于传统机构化的布局,建筑设计则更趋向于家庭化的布局。同时,以较小的居住单位配备公共用餐室和起居室以促进居住者的相互交流,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因老年化的程度而导致的体能极限,光线和色彩对老年人精神的影响等。

 

 

综上所述,在老年社区规划及单体设计中应使各种无障碍设计手法满足老年人行动、感官、心理、社交无障碍的多重需求。让使用者方便使用的同时,满足“与他人平等”的深层心理需求。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身及心理层面的逐步衰老,会逐渐产生“怕说老”、“不认输”的自尊心理,而环境过多的特殊“关照”,会使需求者感到自己脱离正常人群。因此,老年人居住环境无障碍设计的最高境界应是从细节着手,无刻意营造,但却通畅自然,使老年人在无意间享受无障碍的平等生活。

 

(作者:任丽萍)

您可以了解更加全面的米兰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