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小康 礼物•记一次未胜出的竞赛
2022.05.05
全龄共享的礼物 / 维小康
2022年初,深圳龙岗养老护理院重新选址建设工程设计进行了国际招标。共收到约68份有效方案,涉及了9个国家和地区的110家设计公司。可谓盛况空前,在养老项目设计招标中也实属罕见。
维小康们也蠢蠢欲动,参与了这次竞赛,最终结果虽未中标,但其参与其中的兴奋感和对项目设计的思考及自我突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 ● ● ● ● ●
这里不应只是一个解决痛苦的护理院
更应该是一个创造快乐的避风港
P1 场地 Site Analysis
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周边城市服务配套、住宅相对成熟且复杂。场地西侧紧邻幼儿园,北侧是高达140m的住宅楼,东侧是办公商业区,南侧是低矮的筒子楼。护理院用地居于其中,复杂的周边环境决定了项目所在场地不应只被护理院独享,项目建设也应该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和城市意义。
因此维小康们希望通过护理院项目,将周边看似复杂甚至消极的现状因素充分融合起来,在场地内部形成一种“枢纽”,打造一种积极、活跃的公共场域。
P2 对话 Venue Dialogue
打破养老机构封闭沉闷的刻板印象
创造一个开放、融合、共享的城市空间
为生活在周边的所有人
献上一份精致的礼物
建筑总平面布局靠近基地南侧,最大限度地消解对北侧超高层住宅的日照和视线影响,同时让渡场地西北侧和东南侧空间,形成面向城市公众的庭院和广场。
通过在场地内营造适合不同年龄和生活状态人群的开放性活动空间,吸引他们进入场地内部,使这片土地成为一个有温度的“礼物”。一座代际交流,邻里沟通,共享生活的桥梁。
P3 礼物 Gift Design
给长辈们的礼物
护理院本身从功能和效率的基础出发,所有的照护单元最大化地争取了日照,三个照护组团之间以连廊贯通。小规模的组团生活空间保证了运营服务的高效性,同时也提升长者的居住体验,增强了邻里粘性和机构活力。
因地制宜、适应当地气候特征的室外连廊不仅是交通和效率保障,也成为高层养老机构同层避难的避风港。同时为长者营造出舒适的交互空间,增加了层与层之间视线偶遇的机会,长者们可以吹着晚风,喝着茶,诉说年轻时的故事。
同时,考虑到护理院的特殊属性以及疫情等未来可能的感控风险,护理院的主体功能全部安排在二层以上,利用竖向交通和门禁系统,自然划分管理区域,以备不时之需。
维小康们希望给长辈和护理院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具有活力又安全高效的照护场所。
给孩子们的礼物
场地西侧是一座幼儿园,护理院的长辈们从建筑的室外平台可以看到孩子们嬉戏的身影。在项目的首层部分,设计让渡了场地西侧空间,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室内外活动空间。使护理院的景观公共客厅和幼儿园的嬉戏空间相紧密相连。
维小康们希望,这样的老幼组合或许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给居民们的礼物
养老院和北侧居民楼之间的大片景观庭院作为二者的共享活动区,北侧居民们获得了更多的活动空间。项目南侧高密集度的筒子楼居民也能够在一街之隔的步行距离内,获得难能可贵的城市共享场所。
维小康们希望,也许这样的设计能够消解护理机构与周边居民的对立情绪,能够真正让老人、养老人和社会互相理解。
给城市的礼物
基地周边是密集的住宅区和商业街道、广场,人流密集,基地恰好处于城市道路的转角和密集现状的中心。设计将建筑首层空间打破,形成尺度不同、走向各异的街巷空间,作为区域内的城市客厅,引入周边办公和居住人群的同时也激活了整个场地。
维小康们希望,设计能使人们对护理院的印象不再是一种空间和精神上的双重城市孤岛。
传统文化的礼物
当地独有的客家围屋有其独特的建设特色,围屋布局工整,严谨,所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层层围合的院落包容了多样化的生活场景。设计提取了传统围屋的布局概念,打造垂直方向的:“生态围屋”,作为献给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礼物。
维小康们希望,在深圳这样一个作为国家现代化急先锋的城市,也时刻不忘记传统文化和居住模式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永恒价值。
通过这次竞赛,维小康们意识到,养老项目不应该成为社会的孤岛,养老设计也不应是设计本身的一片孤岛。在功能、效率的基础上,需要融合更多对人文、社会、城市以及美学的思考,而这些也恰恰是设计的本源所在。或许只有回归设计,才能做好养老设计。
这次经历,也作为维小康们送给自己成长道路上的礼物,与大家分享。
竞赛名称:龙岗区养老护理院重新选址建设
工程设计国际招标
项目概况:本项目选址地位于深圳市龙岗区
招 标 方:深圳市龙岗区建筑工务署
建筑面积:25,432.9㎡
设计团队:维拓设计北一院1A1
指导人员:邸 威
设计人员:刘文明、刘艺婷、谢梦莹
刘婉秋、王梦伟